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臺灣文學史專題討論下
Topics on the History of Taiwan Literature (2) 
開課學期
110-2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臺灣文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張俐璇 
課號
TwLit7002 
課程識別碼
145 M0022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全年 
必/選修
必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二7,8,9(14:20~17:20) 
上課地點
國青324 
備註
限碩士班以上
總人數上限:15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2004年,剛開館一年的國立臺灣文學館舉辦「台灣新文學發展重大事件」評選會議,選出14個事件,勾勒台灣文學史發展系譜;2021年是文協百年,在諸多的紀念活動裡,有台灣文學學會主辦「台灣大文學史的建構與想像」研討會,也有中正大學主辦「台灣文學史編輯與纂寫」研討會,同時關注「文學史書寫」的問題。今天(2022)我們對於「台灣新文學發展大事」,可有怎樣的更新? 

課程目標
本課程選取2004年票選的其中9件大事,作為指定閱讀,搭配其後的相關研究與文本,期望經由一學期的集思廣益,對於戰後(1945-1991)與當代(1992~)臺灣文學史,能有重省與重寫的可能。 
課程要求
詳見成績評量方式說明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另約時間 備註: 歡迎來信提問預約:lihsuan@ntu.edu.tw 
指定閱讀
陳芳明、張炎憲、邱坤良、黃英哲、廖仁義主編,《張深切全集1里程碑—又名:黑色的太陽(上)》(1998)
陳芳明、張炎憲、邱坤良、黃英哲、廖仁義主編,《張深切全集2里程碑—又名:黑色的太陽(下)》(1998)
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《台灣新文學發展重大事件論文集》(2004)
陳國偉《類型風景:戰後臺灣大眾文學》(2013)
張俐璇《建構與流變:「寫實主義」與臺灣小說生產》(2016)
黃宗潔主編《孤絕之島:後疫情時代的我們》(2021)
賴香吟《白色畫像》(2022) 
參考書目
呂正惠《戰後台灣文學經驗》(1992)
郭紀舟《70年代台灣左翼運動》(1999)
周英雄、劉紀蕙編,《書寫台灣:文學史、後殖民與後現代》(2000)
張誦聖《文學場域的變遷》(2001)
蔡雅薰《從留學生到移民:台灣旅美作家之小說析論1960~1999》(2001)
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《台灣新文學發展重大事件論文集》(2004)
劉亮雅《後現代與後殖民:解嚴以來台灣小說專論》(2006)
陳建忠《被詛咒的文學―戰後初期(1945~1949)台灣文學論集》(2007)
陳建忠、應鳳凰、邱貴芬、張誦聖、劉亮雅《臺灣小說史論》(2007)
張錦忠、黃錦樹編《重寫臺灣文學史》(2007)
李育霖《翻譯閾境:主體、倫理、美學》(2008)
范銘如《文學地理:臺灣小說的空間閱讀》(2008)
蕭阿勤《回歸現實:台灣1970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》(2008)
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主編《台灣文學史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(2008)
游勝冠《臺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》(2009)
張俐璇《兩大報文學獎與台灣文學生態之形構》(2010)
葉石濤《台灣文學史綱(日譯註解版)》(2010)
楊照《霧與畫:戰後台灣文學史散論》(2010)
蕭阿勤《回歸現實:台灣1970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(二版)》(2010)
蕭阿勤《重構台灣:當代民族主義的文化政治》(2012)
國立臺灣文學館「台灣文學史長編」33冊(2010~2013)
陳芳明、林惺嶽等著《中華民國發展史.文學與藝術》上下冊(2011)
楊儒賓、白適銘、王志明等著《人文百年.化成天下:中華民國百年人文傳承大展》(2011)
劉乃慈《奢華美學:台灣當代文學生產》(2015)
吳桂枝、楊傑銘主編《(陳建忠文集1)島嶼風聲:冷戰氛圍下的臺灣文學及其外》(2018)
吳桂枝、楊傑銘主編《(陳建忠文集2)記憶流域:臺灣歷史書寫與記憶政治》(2018)
逢甲大學國語文教學中心主編《文白之爭:語文、教育、國族的百年戰場》(2019)
陳惠齡《演繹鄉土:鄉土文學的類型與美學》(2020)
黃美娥編著《世界中的台灣文學》(2020)
陳芳明《台灣新文學史(十週年紀念新版)》(2021)
王德威編著《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》(2021)
王智明《落地轉譯:臺灣外文研究的百年軌跡》(2021)
王鈺婷編著《性別島讀:臺灣性別文學的跨世紀革命暗語》(2021)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平時 
30% 
每週撰寫預讀作業(摘要+提問)、課堂參與討論。 
2. 
期中 
30% 
每位修課同學需負責導讀2次,每次20-30分鐘,以ppt簡報。 
3. 
期末 
40% 
依照國立臺灣文學館《台灣文學研究學報》體例,撰寫論文10,000字左右。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15  課程導論(本週因老師公務之故,課程稍晚十分鐘,於2:30開始)、各週導讀認領 
第2週
2/22  專題講座I
講題:四十年代旅平台籍文化人:以張深切、鍾理和為例
講師:王申(北京大學中文系現當代文學專業博士、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助理教授)
指閱:鍾理和〈夾竹桃〉(1944;1945北京馬德增書店;1976張良澤編《鍾理和全集》)
張深切《里程碑,又名:黑色的太陽》(1961台中聖工出版社4冊;1998文經社《張深切全集卷1、卷2》)
王申〈「鄉土」書寫中的「異鄉」視角——鍾理和的北平敘事〉,《漢語言文學研究》,2020年第1期,頁73-79。
王申〈《藝文雜誌》事件中的張深切〉,《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》,2010年第1期,頁170-184。
延伸:尾崎秀樹《舊殖民地文學的研究》(2004)、木山英雄《北京苦住庵記:日中戰爭時代的周作人》(2008) 
第3週
3/1  1950s
李瑞騰〈「中國文藝協會」成立與一九五〇年代台灣文學走向〉
呂正惠〈一九五〇年代的現代詩運動〉
鍾肇政等《文友通訊》重刊,《文學界》1983年春季號
廖清秀《恩仇血淚記》(1952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長篇小說獎;1957自費出版) 
第4週
3/8  1960s
王潤華〈解構《現代文學》與台灣現代主義文學的神話〉
歐陽子〈最後一節課〉《現代文學》31期(1967)
王禎和〈嫁妝一牛車〉《文學季刊》(1967)
張俐璇〈第四章 現代主義及其寫實轉向〉《建構與流變:「寫實主義」與臺灣小說生產》頁223-306。 
第5週
3/15  1960s
「文季」系列刊物與《台灣文藝》
彭瑞金〈從黃石輝到葉石濤——台灣文學本土論爭的發端和終端〉
葉石濤〈台灣的鄉土文學〉《文星》97期(1965)
吳濁流〈幕後的支配者〉《台灣文藝》2卷7期(1965)
黃春明〈青番公的故事〉《文學季刊》(1967) 
第6週
3/22  1970s
陳信元〈一九七〇年代台灣的鄉土文學論戰〉
王拓〈墳地的鐘聲〉《純文學》54期(1971)
蕭阿勤〈民族主義與臺灣一九七〇年代的「鄉土文學」:一個文化(集體)記憶變遷的探討〉(2000)
「當代中國作家的考察——鍾理和」《文季》第2期(1973.11) 
第7週
3/29  1970s
蔡明諺〈國文課本裡的臺灣文學:以賴和作品為例〉(2019)
林文月〈讀中文系的人〉(1977)
楊牧〈柏克萊精神〉(1975)、〈外文系是幹甚麼的?〉(1976)
王智明〈讀外文系的人〉(2021) 
第8週
4/5  No Class / 民族掃墓節 
第9週
4/12  專題講座II
講者:林宛瑄老師x黃宗潔老師
講題:後疫情時代的我們——隔離的日常與歷史
指閱:黃宗潔主編《孤絕之島:後疫情時代的我們》(2021) 
第10週
4/19  1980s
江寶釵〈江山風騷,究誰主/領——論兩大報文學獎設立的文學史意義〉
陳芳明〈《殺夫》事件與女性書寫〉
蕭麗紅《千江有水千江月》(1981)、李昂《殺夫》(1983) 
第11週
4/26  1980s
張系國〈銅像城〉(1980)+陳國偉〈銅像城外銀河滅——科幻小說〉
鄭清文〈死角〉(1984)+陳國偉〈真相的百年孤寂——推理小說〉 
第12週
5/3  1990s
高天恩〈THE CHINESE PEN創刊與台灣文學外譯〉
齊邦媛《巨流河(節選)》(2009)
張俐璇〈北美臺灣文學研究的發展:以「台灣文學研究會」與《台灣文學英譯叢刊》為例〉(2020) 
第13週
5/10  1990s
應鳳凰〈一九九〇年代台灣文學的體制化——國家台灣文學館及台灣文學系所之設立〉
楊儒賓、鄭毓瑜〈百年來中文學門的發展〉(2011)
林瑞明〈兩種台灣文學史-台灣V.S.中國〉(2008)
陳映真〈歸鄉〉《聯合報》聯合副刊(1999) 
第14週
5/17  2000s
張俐璇〈第五章 現實主義及其不滿〉《建構與流變:「寫實主義」與臺灣小說生產》頁307-404。
明毓屏〈雪的台北1901、1902、1903〉《CCC創作集2、6、11》(2009-2013) 
第15週
5/24  2010s及其後
黃美娥〈臺灣文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〉(2021)
邱貴芬〈千禧作家與新台灣文學傳統〉(2021)
賴香吟〈清治先生〉(2020《春山文藝》;2022《白色畫像》) 
第16週
5/31  No Class / 撰寫期末論文 
第17週
6/7  期末論文初稿發表與討論 
第18週
6/14  No Class / 撰寫期末論文